| 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 |
京ICP备1803086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526号">
010-62263429
京师文旅 4月24日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李金早详解机构改革“文旅情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诗和远方走在了一起”――在2018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第一次为公众全面阐释了组建文化和旅游部的浓郁文旅情怀。
千年脉络:中国人的诗旅情怀
旅游与文化从来就是相生相伴、相互交融。中华民族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古今,无论中外,人们都认识到文化和旅游的密切相关性。”他说,中央决定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是从国家顶层设计上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有机融合。一些网民形象地说,这是“诗和远方走在了一起”。网民的这一表述,体现了他们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赞同和期许。
李金早说,自古文化与旅游就有紧密联系,而且是内在联系。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旅”的含义很多。其中之一见《管子·小匡》:“卫人出旅于曹”。注曰:“旅,客也”。《易·旅·疏》:“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
关于“游”,有重要意义的是孔子劝弟子们“游于艺”。宋人赵顺孙认为:“游者,玩物适情之谓。”古代中国人的许多出游,尽管方式、内容等千差万别,但相同的是它们都注入了时代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外出求学,为“游学”;异地做官,为“宦游”;僧侣出游,为“游方”,等等。
由此可见,“旅”仅是人们的空间移动行为,而当其被赋予“艺”、“玩物适情”等文化元素后,就从行走或旅行变成旅游了。换言之,只有赋予文化内涵的行走,才是旅游;只有赋予文化内涵的旅行,才是旅游;只有赋予文化内涵的空间移动,才是旅游。由此,文化与旅游的紧密联系是不言自明的。
旅以载文:大众旅游时代
任何文艺作品、价值观念、社会主张、群体意见等等,都需要传播,而这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空间移动行为,离不开人的超越单纯行走目的的空间移动行为。“文艺作品、价值观念、社会主张、群体意见等想要立住脚,传播广,影响远,就需要借重旅游等载体。”李金早说。
旅游作为文化的传播载体有其自身优势:其一,寓教于游,寓学于游,在恬静休闲中感知文化、领略文化,细雨无声,自然流畅,可起到教室、图书馆、会议室等起不到的作用;其二,民间交往,形式丰富,渠道多样,可大可小,可亲可近,可起到官方外交起不到的作用,此可谓民间外交;其三,可跨越区域、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越语言,进行无障碍交流、传播,可起到其他传播方式起不到的作用;其四,可持续、可传承交流、传播文化,可起到运动式、活动式、阵发式的形式所起不到的作用;其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能赢得更多受众;文化产品一经与旅游产品融合,便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可谓如虎添翼。这是由于这种融合使文化产品真正走向了大众,同时也走向了市场。文化产品由此既赢得了人民大众的欢迎,喜闻乐见,传播健康的意识形态,又获得了市场认同和资金来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减轻甚至摆脱对财政的依赖。因此,文化和旅游融合是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
李金早说,当今大众旅游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更加密不可分,旅游不再是简单地看山看水,而是赏山赏水品文化,同时走出门旅游更是人们拓宽视野、学习知识、提升文化的重要渠道。从经济和产业角度讲,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两大产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文化有利于旅游的特色化、品质化、效益化发展。旅游有利于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提升。先进文化、优秀文化注入旅游,可以使旅游发展方向对头,品位提升,内容丰富,亮点更多,商机更旺;大众旅游、优质旅游承载文化,可以使文化的载体更多,市场更大,传播更广,传承更久。
“这方面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可循,如横店影视城、上海迪斯尼等既是旅游主题公园,也是文化传播体。再如,桂林歌仙刘三姐、桂海碑林等文化品牌,依托旅游盘活了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文化消费能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他说。
1+1>2:期待文化融合化学反应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应是复合的化学反应。”李金早说,这种融合,一定要也一定能取得“1+1>2”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中央关于组建文化和旅游部的决策部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需要。
他说,要不断深化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文化和旅游各有内涵,各具特色,各有自身发展规律。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一要克服惯性思维,各自为阵,墨守成规、划地为牢,二要防止简单的、片面的、错误的文化或旅游虚无主义观念和简单、草率的相互替代的倾向。从文化角度说,只有切实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只有坚守中华文化家园,坚持中华文化优秀特质,不断开发优秀文化产品,才能更好地引领旅游,开拓更多的旅游发展空间,点燃更多灿烂的旅游亮点,形成更多人民群众和广大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从旅游角度看,只有切实遵循旅游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开发旅游特色产品,提升文明旅游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强化旅游推广,加强旅游经营管理,在新时代尤其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积极主动开展旅游外交,推动优质旅游发展,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承载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李金早说。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