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803086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526号"> 京师文旅_5A级景区创建_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专题研究

京师文旅_5A级景区创建_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 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 |

research

专题研究

research

专题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专题研究

 一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轴 
        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2018年2月,中央下发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一号文件,阐释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该规划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是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的行动纲领;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二   乡村振兴战略的要义 
(一)为何提出乡村振兴?
        首先,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有些地方的乡村的确在衰败,老龄化、空心村、空心屋等问题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提出“乡村振兴”,正是对这类现实问题的一个回应;  

        
其次,“乡村振兴”也是针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相应部署。十九大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其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内涵丰富。具体到农民,就包括农民自身、或留在农村的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城市角度来看,城市对农村也有新需求。城市希望农村在提供物质产品以外,还要提供生态产品,要为整个社会提供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甚至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好场所。一系列数字能对此形成佐证:从收入和消费看,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仍分别高达农村居民的2.72倍和2.28倍;从全员劳动生产率看,2016年非农产业达到人均12.13万元,而农业只有2.96万元,前者是后者的4.09倍。从基础设施看,2016年全国农村还有46.2%的家庭使用普通旱厕,甚至还有2%的家庭没有厕所;从基本公共服务看,2016年67.7%的村没有幼儿园、托儿所;18.1%的村没有卫生室、45.1%的村没有执业(助理)医师。 

        以上数字,还仅仅是数量上的差距,如果看质量,城乡差距就更大了。因此,用乡村振兴来统领“三农”工作,而不是再用以前单纯的农业现代化概念,这在内涵上有一个新的提高。乡村振兴是针对现在的问题,对现实生活各方面的新变化、新需求,在发展战略上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反映。

(二)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解决新时代新矛盾的创新之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贯彻落实好这些目标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须深化认识、延伸思维。

        1 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不仅是指第一产业的兴旺,而应该是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兴旺,要构建融合发展体系,需重新认识农业农村多重功能,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文化、价值等优势,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饮食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体验、健康养生等产业的嫁接融合,通过产业模式创新、经营主体创新、金融创新等模式,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还要注重挖掘农业产业增值潜力,发达国家的产业增值达到四、五倍,我国目前只有两倍多,亟待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规模效益,这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和产业兴旺的必经之路;要想实现产业兴旺,还要解决组织模式的问题,目前我国有2.3亿小农户,小农户和现代化衔接的难度比较大,所以要通过创办合作社、龙头企业、农协组织等模式,结合区域优势与特点,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规模优势,促进产业兴旺。

        2 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的主体是本土居民,实现了“四生契合”才能称之为宜居,即生产、生活、生态和生意彼此照应、互相契合。如果仅从其中某一个方面出发考虑问题就难以实现目标。例如,仅从“生 活”角度出发,一味让农民上楼,生活条件倒是得到了改善,但是生产非常不方便;仅从“生意”出发,就会为了温饱不顾环保,劈山开矿,挖地取煤,围湖造田,生态环境破坏了也不宜居;生产生活生态做好了,如果市场不开发,农民的经济收入得不到保障,宜 居的根基也就不牢。因此一个生态宜居的地方,一定是“四生契合”。

        
3 乡风文明。
        
要想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村户环境,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是文明的基本表现,也是最容易取得成效的做法;第二是家风家训,“有言之教谓之训,无言之教谓之风”,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 这样的家风家训会带动整个民风,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第三是要广泛发动,重新修订乡规民约。如果没有好的乡规民约,就会导致社会敬畏感缺失,羞耻感淡薄,价值观混乱,潜规则流布。社会行为失范,社会风 气就会滑坡。乡风文明需要做好乡与家两个层面的文章,家风是乡风的基础,以起于青萍之末的家风带起乡风,才能促进社会风 气的良性提升。

        4 治理有效。
        
要打造一个“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治理格局。政府、市场、社会要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互相配合,不能凡事都由政府来做,否则包袱越背越重,矛盾越积越多。只有搭建“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才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社会治理。实现治理有效还应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就是一个自治德治结合的治理模式,应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今天重点在于推进乡村的法治建设,靠法治推进发展,靠法治扫黑除恶,靠法治扶正祛邪。

        5 生活富裕。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生活富裕决不仅指物质生活追求,还应该包括更高的精神生活追求。要满足大家的精神生活追求,要做好六件事。第一是兴教育,虽然国家在教育上花了很大力气,但仍然存在乡村小孩上学难的问题,乡村学校由过去的60多万所减少为20多万所,中央明确教育要均等化,所以兴教育这项工作要长抓不懈。第二是续文脉,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华,要继承发扬光大。第三是集器物,美国3亿多人有3万多个博物馆, 我们13亿多人只有6000多个博物馆。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建设博物馆,把传统的有特 色的东西聚集起来,例如过去的农具、生活用品等,让后代了解先辈们生产、生活方式。 第四是修志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完整的历史应该是要包括四个方面,“国有史,方有 志,族有谱,家有书”。史书和方志是宏观 的,族谱和家书是微观的,对于村、乡、县来说,修立村志、乡志、县志很能反映现实生活,非常有必要。第五是承技艺,包括手工 艺、民间的文学艺术和杂技艺术等。传统技艺历经几千年传承下来,是由经验和文化积淀而成,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与代表,不能丢失。第六是革旧弊,对待乡村的 一些歪风邪气要有革命的精神,例如迷信、 纷繁的彩礼等,可能会导致整个家庭的垮塌,需要及时遏制。

 三  京师文旅观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旅游业将会有更大担当 
        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时说,既要鼓励发展乡村农家乐,也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此,京师文旅认为,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旅游业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看,乡村地区是新时期旅游业增长的主战场。乡村旅游既是新型经济业态,也是新型文化业态,旅游业发展利于乡村文物保护利用和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展现和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的最佳途径之一。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战略视角看,广大的乡村地区是美丽中国战略的建设重点。将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利于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利于促进乡村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利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体要求,乡村旅游都大有可为。
        1 产业兴旺是前提。
        发展乡村旅游恰好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繁荣的重要途径。只有产业的蓬勃发展才能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而发展乡村旅游恰好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繁荣的重要途径。

        2 生态宜居是基础。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治理,让农村环境更加优美,空气更加新鲜、水源更加洁净、吃得更加放心、安全。留下一个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乡村,才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才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3 乡风文明是保障。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实现村容整洁,为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让农村的“千镇一面”、“千村一面”、“空心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4、治理有效是根本。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当地人民群众就地勤劳致富,有助于形成井然有序的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助于解决因为外出打工而导致的留守儿童教育、留守夫妻交流、留守老人养老等深层次社会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拥有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 生活富裕是目的。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居民迈向生活富裕、富足打下了坚实基础。发展乡村旅游本身也是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的一种重要路子。

 四  京师文旅案例:潍坊市寒亭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寒亭区(经济区)是潍坊市辖区中面积最大、耕地最多、农业产业发展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助推寒亭区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有利于推动寒亭区农业产业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有利于激发寒亭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寒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潍坊市寒亭区(经济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总要求,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筑产业发展新动能、改善生态宜居环境、促进乡村文化兴盛、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培育乡村人才队伍、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强化战略实施保障等11个方面对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明确目标任务,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我区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走在前列。

        
“规划背景”章节,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在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村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总体要求”章节,主要从战略层面指出我区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包括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宣传口号和发展目标等五部分。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两区一园”,即将我区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潍坊模式”升级样板区、中国风筝年画民俗文化标志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战略宣传口号主打“美丽画乡,宜居寒亭”,旨在将我区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知名的宜居之乡和投资热土。《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对我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29项指标在2020年、2022年的发展愿景做了定量预测,也对2030和2050年两大历史性节点进行了定性预判。

        
“优化空间,构筑城乡发展新格局”章节,统筹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提高城乡资源配置效率。《规划》提出打造“一心、两轴、四片、六带”的乡村振兴战略空间新格局,努力推进形成“1-4-4-37-N”的网络型城镇村空间体系,实现“全域寒亭一盘棋”发展。《规划》结合国家和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村庄分类要求,立足我区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的研判,将全区(包括经济区)405个村庄分为城郊融合型、社区集聚型、特色发展型、搬迁撤并型和改造提升型5种类型。

        
“转换动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章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支撑能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是推动我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五大重点任务。大力发展都市农业,重点要大力培育都市农业新业态加快创建产业融合新载体、强化农产品品牌引领、实施放心农业工程。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要大力推进农工融合、农旅融合、农商融合和鼓励乡镇企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支撑能力,重点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深化农业科技展翅行动、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以及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合作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重点要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强化农业科技国际合作。

        
“修复改善,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章节,着力统筹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提出增强农业生产绿色化、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美丽乡村宜居化以及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推动全区生态振兴的关键。增强农业生产绿色化,重点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节水、妥善处理农业垃圾、控制农药化肥用量和发展生态畜禽养殖。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重点要细化深化环卫工作、优化环卫设施布局、健全环卫工作体制。推进美丽乡村宜居化,重点要实施美化村容村貌、推进农村厕所改革、改善农村空气质量、推广示范乡村建设四大工程。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要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实施土壤质量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着力提升水系治理、构建河流景观廊道。

        
“多元并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章节,着力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加快形成寒亭区乡村文明新风尚。《规划》提出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创建行动、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是实现我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着力点。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创建行动,重点要大力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水平、广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要推进城镇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公共文化载体建设,壮大乡村文化队伍。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重点要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传承创新,塑造良性乡村文化生态,打造优秀文化品牌,推进文旅村居融合发展。

        
“三治合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章节,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规划》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和重塑农村德治体系是实现全区乡村组织振兴的四大路径。

        
“引育结合,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章节,着力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汇聚更多人才力量。《规划》提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三大任务:培育多层次领军人才、打造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和改善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培育多层次领军人才,重点要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将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和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劳动者。打造乡村专业人才队伍,重点要大力培养、引进农业农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和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保障。改善乡村人才发展环境,重点包括建立有效的人才返乡创业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加强人才支持服务工作。

        
“融合发展,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章节,着力保障和增进农民民生福祉,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规划》提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使群众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重点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强化乡村就业创业服务、完善就业创业制度保障体系。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重点要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提升给排水保障能力、强化农村信息服务、优化农村能源结构。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注重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提升扶贫成果。

        
 “改革创新,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章节,重点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落实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建设用地保障机制、资金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带领全区人民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规划》最后提出“多元协同,强化战略实施保障”。重点实行寒亭区(经济区)负责、各街道结合实际深入落实的总体机制,对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督导考核、健全配套体系、宣传乡风文明等多元化的保障机制加以协同,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乡村振兴合力,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京师文旅_5A级景区创建_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