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803086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526号"> 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全域旅游创新示范的“杭州样本”-京师文旅_5A级景区创建_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京师文旅_5A级景区创建_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 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 |

Latest news

最新资讯

Latest news

最新资讯

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全域旅游创新示范的“杭州样本”

杭州旅游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不管是发展理念,还是统计数据,都能证明杭州作为全域旅游示范样本是实至名归。用了近20年光景,杭州将整个城市打造成为了一个超级景区,实现了“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一时间,全国各大旅游城市掀起了学习“杭州模式”的浪潮,但是纵观杭州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其中既有旅游发展思路的创新,同时也确得益于杭州领先的城市规划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将从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杭州模式的独特之处。



城市空间格局变迁
杭州城市空间格局定形于五代十国,作为吴越国都,通过钱氏家族三代经营,确立了“东南第一州”的地位。当时的杭州城南靠凤凰山,北接京杭大运河,西倚西湖,东临贴沙河,形成“三面云山一面河”的格局。因为形似腰鼓,又称“腰鼓城”,而这种城市形态格局延续了近千年之久。其中西湖也成为了杭州之魂,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杭州旅游也是围绕西湖展开的。


杭州倚湖而兴,山水形胜,但是这种山水格局对于杭州的发展却又是一种限制,城市东南受制于钱塘江,西面受制于西湖群山,不到700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无法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需求。从2000开始,经历三轮“撤市建区”,杭州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根本性扩展,城市格局从“三面云山一面城”迈向“一江春水穿城过”,并成为长三角地区陆域面积最大的城市。


旅游作为杭州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有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战略,随着杭州市区面积的不断扩大,杭州旅游空间也得到扩展。从杭州城区围绕西湖旅游一枝独秀的格局,转为向桐庐、富阳、临安、建德、淳安等县市城乡一体化推进的旅游新格局。



城市配套功能体系建设
杭州新旅游格局的形成,不仅仅是基于城市空间的扩展,同时也离不开完善的城市配套功能体系。完善的交通系统、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城市配套功能体系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首先,杭州利用其区位优势,打造了一套与旅游相配套的水、陆、空三维交通体系。对外与上海形成“同城效应”, 打造了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城际轨道等多种交通工具于一体的交通体系,成为长三角的综合交通中心。积极承接国内外游客。对内构建一小时交通圈,以杭州主城为中心,形成“一心八射”的都市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一绕、一环、十三连”的高速公路主骨架路网。一小时交通圈的构建,极大的促进了旅游西进的布局落地。

其次,打造国际化、高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为了不断提升杭州旅游的国际可进入性,杭州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主客共享”的服务环境,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游客提供舒适、高现代化程度的旅游环境,呈现出颇多亮点。尤其是杭州结合高新产业基础,构建“智慧旅游”体系。除了常规的智慧旅游功能构建,杭州还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打造“杭州旅游护照”项目,包含了线上服务、线下支付两大板块,将该项目与杭州城市形象宣传、旅游哥环节信息和线路产品打通融合,是全国首创的城市旅游O2O模式。此外“厕所革命”、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提升等具体举措都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促进了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配套旅游管理体制
2001年,杭州市旅游局升格为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管理全市旅游业,将与旅游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部门相继归并到“旅游口”,强化了由旅委牵头协调的全市旅游商贸系统在旅游资源整合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实现了旅游产业管理由单一部门推动向多部门综合联动的转变,此为全国首创。这为杭州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互动相融提供了制度的保证。实现了以旅游业带动相关联的产业,创新业态,提升城市服务质量的理念,使得城市的要素都成为旅游的内容。



杭州旅游新格局的形成
在明确的发展战略指引下,软硬件协同配合,坚持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城乡统筹、产业融合以及精准营销的原则,最终实现了 “山水相映、现代都市与乡村休闲旅游兼具、旅游产品多元、创新业态层出不穷”的泛旅游格局。

五水贯通、组团式开发
 “水”就是杭州的特色。滨海(钱塘江入海口)、倚江(钱塘江)、襟湖(西湖)、衔“溪”(西溪湿地)、带河(京杭大运河及河道),构成了杭州特有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再加上萧山的湘湖、余杭的南湖等水资源,成为“五水贯通”的格局,把西湖、西溪、运河、钱塘江、市区河道沿岸的美景串珠成链。

城乡统筹,旅游产品结构多元且业态丰富
可见,杭州的旅游休闲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围绕着空间开展的多元化特色旅游产品格局也已初步形成。大致可分为如下产品线:
以西湖、大运河为主的“双遗产”自然人文观光产品
以千岛湖、西溪湿地为主的自然观光产品
以灵隐寺为主打的宗教文化体验产品
以城市商业综合体为依托的主题商业产品
以湘湖、桐庐、茶坞村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
国际会议承办带来的会奖旅游产品
以浙西山地为依托开展出的骑行、登山、徒步、房车露营等为主题的运动养生产品


以大项目大投资打造城市名片
杭州重点打造的几大项目不仅全面丰富了城市旅游的内容,也是践行探索以景区的开放式管理促进城市整体旅游效益的提升,使全域旅游模式初见端倪。例如西湖景区拆除围墙、免费开放做法成为各大旅游景区学习的标杆。门票经济的背后是一系列关于吃住行游购娱内容的升级与创新。以优质的人文自然景观为载体,试图从文创产品、文化演绎、特色餐饮、经典住宿、优质服务等多方面入手,重新挖掘行业内的新消费点,延长游客在景区内的逗留时间。


产业融合
杭州通过产业融合,打通行业壁垒,找到“旅游+产业”的模式。杭州的全域旅游有效地推动了杭州区域平衡发展,这其中以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最为明显。杭州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与农业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农村生态环境、乡土文化、文化创意、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创新“田园体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旅游模式,打造了一批现代新型乡村(农业)旅游区。杭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生活方式的创新和生活内涵的变化,引导、决定经济运作模式、经营机制和文艺创作内涵的变化,并决定产业和产品的创新方向。反过来,这些产业又成为提高生活品质,开发旅游的支撑。


内外有别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
对外,创新和丰富杭州旅游故事国际化的表达。杭州在国际上注重深化实施旅游+文化、+外交、+互联网、+交通、+新媒体国际营销有效方式。提高城市国际品牌形象,打造核心竞争力。杭州围绕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的总目标,努力形成旅游观光、休闲保健、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国际市场打造“Hangzhou,Living Poetry(诗意的杭州)”的品牌形象。 对内,细分游客市场,与长三角旅游协同营销,细分游客市场,推介不同产品杭州对于国内旅游市场的推广“最忆是杭州”的旅游宣传口号。针对全国不同的客群,打造不同的旅游产品进行精准营销。


通过上文的概述,可以明显的看出杭州旅游新格局的形成,与杭州城市的规划发展密不可分。而杭州又通过旅游的发展,反过来优化了城市的整体运营质量,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杭州全域旅游的开发也并非一蹴而就,孤立发展,而是有节奏有顺序地并且带动了一二三产的发展,打破了空间不和谐以及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最终在产业融合、公共服务、智慧运用、整体营销、综合管理等方面均取得具有示范性的成绩。

京师文旅_5A级景区创建_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