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803086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526号"> 八个方面带你了解国家文化公园-京师文旅_5A级景区创建_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京师文旅_5A级景区创建_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 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 |

Latest news

最新资讯

Latest news

最新资讯

    2019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长城、长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京师文旅首席专家、北京市师范大学教授吴殿廷认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是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的具体体现。文化建设是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而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说教,要有载体和路径。就目前情况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当是文化建设的理想途径,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直接手段。
    文化公园建设也是文旅融合的最佳方式,通过文化公园建设,把中国文化的精髓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让游客在游览娱乐中受到思想和精神上的洗礼,是活化利用文物、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比如,游客到长城游览参观,就会被那一砖一瓦、一城一垛铸就起来的万里长城所震撼,从而体会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众志成城的精髓。而到大运河上游览,就会为中华民族南北融合、巧夺天工的智慧所折服,从而激发出满腔的爱国热情;而到长征沿线走一走,联想到先烈们飞夺泸定桥的勇猛和过雪山草地的坚忍不拔精神,就会更加坚定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也要注意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努力用灵活多样、繁简结合的方式展现文化公园特有的精神实质,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注重实效,避免假大空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京师文旅从发展历程、创建意义、内涵特色、创建范围、领导机制、创建期限、创建工作内容以及创建现状等八个方面,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进行了解读。
发展历程
创建意义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
内涵特色
    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保护、传承和弘扬具有国家或国际意义的文化资源、文化精神或价值观为主要目的,兼具爱国教育、科研实践、娱乐游憩和国际交流等文化服务功能,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建立、扶持和监督管理的特定区域。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特色,就是要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创建范围
 三大公园共涉及28省份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404个县(市、区),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座/段)。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浙东运河、永济渠(卫河)、通济渠(汴河)10个河段。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8个省市。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市。
领导机制
    从国家层面来看,成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职能优势,形成推进合力,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从地方层面来看,以江苏省为例,2018年6月,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担任该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的,正是省委书记娄勤俭和省长吴政隆。
创建期限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其中长城河北段、大运河江苏段、长征贵州段作为重点建设区于2021年底前完成。
创建工作内容
    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4类主体功能区、5个关键领域实施基础工程、组织保障方面对《方案》进行梳理。
>>>>指导思想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基本原则
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原则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是保护优先,强化传承。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真实完整保护传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活化传承和合理利用,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开放共享。
    二是文化引领,彰显特色。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资源精神内涵,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焕发新时代风采。
    三是总体设计,统筹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区位特点、公众需求,注重跨地区跨部门协调,与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有效衔接,发挥文物和文化资源综合效应。
    四是积极稳妥,改革创新。突出问题意识,强化全球视野、中国高度、时代眼光,破除制约性瓶颈和深层次矛盾。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务求符合基层实际、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时间检验,打造民族性世界性兼容的文化名片。
    五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地域广泛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差异性,实行差别化政策措施。有统有分、有主有次,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共建共赢。
>>>>主要任
《方案》提出4个方面主要任务:
    一是修订制定法律法规。深化对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和立法建议论证,推动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理念入法入规。修订完善《长城保护条例》,制定大运河保护条例、长征文物保护条例。相关省份结合实际修订制定配套法规规章。
    二是编制建设保护规划。相关省份对辖区内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摸底,编制分省份规划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对分省份规划建议进行严格审核和有机整合,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分别编制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相关省份对前期规划建议进行修订完善,形成区域规划。
    三是实施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基础工程。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作用,围绕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目标,聚焦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关键领域,系统推进重点基础工程建设。
    四是完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局。强化顶层设计、跨区域统筹协调,健全工作协同与信息共享机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地方创造条件。分省设立管理区,省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承上启下开展建设。
>>>>4类主体功能区
国家文化公园根据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建设4类主体功能区:
    一是管控保护区,由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世界文化遗产区及新发现发掘文物遗存临时保护区组成,对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对濒危文物实施封闭管理,建设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样板区。
    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3种形态。核心展示园由开放参观游览、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国家级文物和文化资源及周边区域组成,是参观游览和文化体验的主体区。集中展示带以核心展示园为基点,以相应的省、市、县级文物资源为分支,汇集形成文化载体密集地带,整体保护利用和系统开发提升。特色展示点布局分散但具有特殊文化意义和体验价值,可满足分众化参观游览体验。
    三是文旅融合区,由主题展示区及其周边就近就便和可看可览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旅优质资源组成,重点利用文物和文化资源外溢辐射效应,建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四是传统利用区,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传统生活生产区域,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适当控制生产经营活动,逐步疏导不符合建设规划要求的设施、项目等。
>>>>5个关键领域实施基础工
    一是推进保护传承工程实施重大修缮保护项目,对濒危损毁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对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主动性保护。完善集中连片保护措施,加大管控力度,严防不恰当开发和过度商业化。严格执行文物保护督察制度,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提高传承活力,分级分类建设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等展示体系,建设完善一批教育培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等。利用重大纪念日和传统节庆日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教育,推动开发乡土教育特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实景演出,让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长征精神融入群众生活。
    二是推进研究发掘工程。加强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长征精神系统研究,突出“万里长城”、“千年运河”、“两万五千里长征”整体辨识度。加大国家社科基金等支持力度,构建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结合新时代特点,深入研究阐发推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路”精神等在沿线区域的传承发展。整理挖掘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所荷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头故事,拍摄电视专题片长城之歌、大运河之歌、长征之歌。  
    三是推进环境配套工程。修复国土空间环境,发挥自然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水污染防治项目作用,加强城乡综合整治,维护人文自然风貌。以《全国红色旅游公路规划(2017-2020年)》等为依托,打通断头路,改善旅游路,贯通重要节点。完善游客集散、导览导游、休憩健身、旅游厕所等公共设施,安全、消防、医疗、救援等应急设施,科研、会展等公益设施,宾馆、酒店和文化消费等必要商业设施,推进绿色能源使用,健全标准化服务体系。推出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志,串珠成线、联线成片,打造广为人知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四是推进文旅融合工程。对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推进一体化开发。打造一批文旅示范区,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旅企业。科学规划文化旅游产品,在长城周边以塞上风光为特色发展生态文化游,在大运河淮扬片区以运河水韵为特色发展水上观光和滨水休闲游,在长征沿线以“重走长征路”为特色发展深度体验游和红色研学旅行。推动开发文化旅游商品,扩大文化供给。推出参观游览联程联运经典线路,推动组建文旅联盟,开展整体品牌塑造和营销推介。  
    五是推进数字再现工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主题展示区无线网络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利用现有设施和数字资源,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对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对历史名人、诗词歌赋、典籍文献等关联信息进行实时展示,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空间。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建设完善文物和文化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
>>>>组织保障方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实施的重大系统工程。
    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职能优势,形成推进合力。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决策参谋和政策咨询。相关省份建立健全本地区领导体制。
    要加强政策保障,统筹利用发展改革、文化和旅游、文物等部门资源,发挥宏观政策综合效应。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予以必要补助并向西部地区适度倾斜,地方各级财政综合运用相关渠道,积极完善支持政策。
要广泛宣传引导,深入解读中国特色国家文化公园理念,大力宣传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和进展成效,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要强化督促落实,分别制定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对重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相关省份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做好本地区的组织实施工作。
创建现状
    长城、大运河、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迅速推进,沿线省市加入建设热潮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2019年10月29日至31日,中国长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召开,研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长城保护及文旅融合发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19年年底启动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规划》已经初步完成,正在报请文化和旅游部审批,相关各省的工作也将全面展开。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榆林段)项目策划方案》已形成初稿。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2019年9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扬州召开。 
    2019年9月,以“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为主题的2019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暨世界运河大会在扬州三湾风景区正式拉开帷幕。 
    2019年11月,“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杭州市运河集团提出将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总抓手,让大运河杭州段成为中国大运河首个5A级景区,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杭州样板。
    2019年10月,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大师工作营正式开营。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2019年5月,四川省委举办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家座谈会,探索如何建设长征主题国家文化公园。
    2019年8月,《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规划》项目启动, 已落地建设长征历史文化步道。
    2019年9月,甘肃省委宣传部通知各市州推荐报送了一批能够在2020年开工建设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 。
    2019年11月,江西省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加快将南昌、井冈山、瑞金、安源等地打造成全国红色文化和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江西瑞金段国家长征公园规划项目》启动
    文化是民族的命脉。国家文化公园,是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有力载体。规划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在全国范围内保护、传承彰显国家精神的文化遗产,并通过展示、传播和体验,增强全民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民的精神力量,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文化公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现实景观的愿景,更彰显出中国以无比自信迈向世界、迈向未来的愿景。 

京师文旅_5A级景区创建_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